【通識】基礎課程
已完成
表皮層各分層的作用為何 ?

- 基底層 -
功能介紹
表皮層的細胞大都是由基底層細胞分裂分化而來。基底層細胞主要是由一層圓柱狀角化細胞所構成,本身是屬於未分化細胞,大部分會持續不斷地分裂,產生出來的新細胞一半會留在基底層,
一半會逐漸向皮膚表層移動,並進行角質化作用。
(1) 細胞分裂 (2) 再生功能 (3) 保護功能 (4) 免疫功能 (5) 感知功能
基底層除含角化細胞外,約含有 5~10%的黑色素細胞。黑色素細胞會合成黑色素,並將黑色素分泌至周圍的角化細胞中,藉以保護角化細胞,免受紫外線之傷害,此外,黑色素也是形成膚色的重要因素之一。
-棘狀層 -
功能介紹
棘狀層是表皮當中最厚的一層,約由 4~8 層細胞 組成。因角化細胞由圓柱狀變成多角形,故稱為棘狀層。此外棘狀層與基底層合稱生發層是表皮產生新細胞的地方。
(1) 可吸收淋巴液中營養成分,供給基地層所需,並協助基底層細胞分裂。
(2) 細胞間隙中有組織液,為細胞提供營養,具有較強的生命力。
(3) 棘細胞有分裂能力,可參與外傷的癒合。
(4) 有棘層部分細胞具有繁殖能力,很多抗原物體在此層。
角化細胞會進行角質化作用,合成角質蛋白絲,並進一步形成胞橋小體角化細胞間保有空隙可供淋巴液循環,並穩固的將角化細胞連結在一起。除角化細胞外,蘭氏細胞也出現在此層,它是皮膚中主要的免疫細胞,可以對抗體外異物的入侵。
- 顆粒層 -
功能介紹
約由 2~4 層的角化細胞組成,細胞形狀漸漸變成扁平狀,且細胞核及胞器開始消失,細胞開始邁向死亡,並形成大量透明角質顆粒以及層板顆粒。
(1) 可折射紫外線 (2) 防止水分流失 (3) 分泌免疫物質 (4) 防止細菌進入
透明角質顆粒最後可轉變為角化細胞外膜的主要成份,而層板顆粒則會等到角化細胞移行至顆粒層與角質層交界處時,才與細胞膜結合並將其顆粒內物質釋放至細胞間隙形成一層厭水性薄層,即細胞間脂質,此薄層可有效防止皮膚水份的喪失,並防止極性物質之進入。
- 透明層 -
功能介紹
約由 2~3 層透明而扁平的死細胞所組成,是顆粒層轉變成角質層的過渡期,細胞核及細胞膜逐漸消失,透明角質顆粒會與角質蛋白絲融合而使顆粒結構漸漸消失,並形成厚厚的角化細胞外膜。層板顆粒則會繼續釋放細胞間脂質並重整成一層厭水性薄層。透明層只出現在手掌及腳掌部位,並未存在所有的皮膚中。
(1) 保護皮膚 (2) 可控制皮膚水分 (3) 防止皮膚水分流失及過量進入皮膚
內含豐富的「角母蛋白」,是一種富含脂質的透明蛋白質,也是角蛋白的中間產物,最後會被轉化為角質層中的角蛋白。
- 角質層 -
功能介紹
約由 15~20 層扁平死細胞所組成,此時的細胞其細胞膜變厚,它就像是層層堆疊的瓦礫,提供我們人體重要的保護。當這些細胞脫落時,底下基底層的細胞會被推上來,形成新的角質層。
(1) 角質細胞中含有「絲狀角蛋白」,而角蛋白能吸收水分。
(2) 細胞間隙被角質化過程中所分泌的脂質所充滿,此脂質具有黏膠特性。(3) 可使角化的細胞牢固地結合在一起,因此角質層的障蔽功能更完全。
角質層細胞從基底層分裂到最終脫落,約28天(皮膚代謝週期)。這些角質細胞是被埋在神經酰胺、膽固醇與脂肪酸組成的脂質基質中。此時的細胞其細胞膜變厚,細胞核胞器消失,且細胞質中含大量角蛋白張力纖維約 65%,伴隨 10%可溶性蛋白、10%胺基酸、10% 脂質及 5%細胞膜。

(1)家族遺傳 (2)過度清潔
(3)不當護膚 (4)未注重防曬
(5)過度使用酸類 (6)不健康生活作息
(1) 肌膚乾燥 (2) 肌膚脫皮
(3) 敏感紅腫 (4) 肌膚暗沉
(5) 緊繃感強 (6) 長痘痘/黑頭/白頭
(7) 毛孔粗大 (8) 長斑點/細紋/皺紋